TAG :NAND Flash

  • View More 長江存儲照片.JPG
    半导体

    长江存储首度揭示全产品线与生态,下一步要拼探索新蓝海市场

    连于慧 2025/3/18
    近期NAND Flash吹涨价风,除了闪迪向客户宣布2025年4月1日起涨价超10%,长江存储的零售品牌致态也将从4月开始涨价10%,存储行业等到春暖花开! 前阵子业界传出长江存储将Xtacking独家专利授权给三星,长江存储市场负责人范增绪在深圳登场的MemoryS 2025论坛上意味深长表示,「很高兴看到业界的其他友商原厂在新一代产品或未来产品路线图上,也采用了类似架构,这是长江存储用创新给整个存储行业带来的核心贡献!」

    生成式AI全球火爆两年来,高带宽HBM聚集所有存储行业的目光,自从2025年DeepSeek这种现象级的开源大模型问世后,大幅降低硬件门槛,让AI开始从云端四面八方走向地端,范增绪在MemoryS 2025论坛上表示,「AI已经不仅是辅助工具,而是正逐渐在改变我们生活和工作的方式,我们正在站一个全面人工智能时代的门口!」

    他进一步指出,大模型和各个行业数据与本地数据结合重新的训练、推理,不只是新生的数据,还有很多以前的老数据、存档的数据又拿出来进行再次的训练,  无论是在云端、AI服务器包括终端、AI PC、AI手机、AI车,以及所有其他的AI+ 都需要大量的闪存。长江存储在2018年首次推出全新架构“晶栈”(Xtacking),把存储的阵列和存储的外围逻辑电路分别设计加工制造,然后再用混合键合方式牢固的结合成一个整体,这种架构有三大特点:更快的IO速度、更高的存储密度、更高的品质可靠性,很高兴看到其他友商也在产品路线图上采用了类似的架构,肯定了长江存储用创新带给行业的贡献。

    过往长江存储在CFMS论坛上,多是宣传独家技术Xtacking的迭代进展。 2025年是长江存储成立的第9年,公司在技术领域准备完善后,决定首次在MemoryS 2025上完整全方位的存储解决方案和完整的生态建设,看得出来长江存储练功9年,已具备了扎实的技术、产品与生态圈,为下一步「出海」累积充足能量。

    范增绪指出,长江存储的解决方案产品系列分为三个产品线,多数都以大规模量产:

    第一,     满足于手机、平板、电视机顶盒等IoT需求的嵌入式产品线
    第二,     满足笔记本、台式机各种容量规格的消费级产品线
    第三,     应用在云计算、数据中心等等场景的企业级产品线

    他也选择一些重点产品在MemoryS 2025上做详细介绍:

    嵌入式产品UFS4.1:适用于旗舰的AI手机的旗舰产品,容量从 256~1TB共分为三个容量。 在1TB容量上,特点是厚度非常薄只有0.85毫米,适用于折叠手机。同样在性能上,已做到行业标杆,把UFS4.1的带宽速度做到了最高,也可以满足AI旗舰手机对功能的定制。

    嵌入式产品是UFS3.1:这款产品去年就已经量产,广泛应用在国内的次旗舰手机里,它用单通道达到了很高的性能,可以看到它的顺序写和随机读写性能对比上一代有非常大的提升,这个对于用户来说有什么好处? 顺序写的性能可以提高用户大文件写入手机的体验,随机读写的速度可以缩短每个应用打开加载的时间,提高应用和应用之间切换的流畅度。同样,就是因为它有单通道,所以它的功耗是显着低于其他业界友商,而且可以让终端的续航体验得到更好的提升。

    嵌入式产品是UFS2.2:这款产品是一个升级的产品,同样的特点是业界首个512GB的UFS2.2,我们也看到越来越多终端手机有对大容量的需求,同样它的随机读写性能非常好,大于200K IPS,在应用的打开和加载方面会很快,应用和应用之间切换会变得更流畅,能效比比上一代产品有20%的提升,这样可以让我们的终端产品的续航更好。

    应用在PC端的产品:

    PC550:全新的旗舰产品,PCIe5.0产品,性能达到了10GB/S,兼容主流的AI PC平台,用4通道DRAM-Less架构,可以满足低功耗和高功耗比,这样可以让AIPC整体续航变得更好,散热可以变得更好,同时它是DRAM-less,单面设计,可以更好的适合旗舰的轻薄的笔记本电脑。

    PClE4.0 PC上做了更好的升级,升级到PC450:和上一代产品一样用4通道可以做到PCle4.0带宽满速,且完全兼容上一代产品,让客户更高效的应用,同时有DRAM-less的低功耗、低发热的特点,让PC续航可以更长。

    PC42Q:对比上一代性能有大幅的提升,可以做到7000MB/s,是PCle4.0带宽的上限,同时还有很高的可靠性,寿命高于业界其他的产品,它有超高的能效比,因为它不是DRAM Base,而是DRAM-Less的架构,适用于普通的个人电脑。

    企业级应用方面:

    长江存储有全新的PCle5.0产品PE511,这款产品也是基于Xtacking4.0的架构,将于今年晚些时候上市,这款产品性能对比上一代产品有100%的提升,同时也增加了16T、32T的大容量。它的耐久度对比上一代产品有20%的提升。

    把企业级SSD与传统的企业级机械硬盘相比,具备许多优势:更好的性能、更低的延时,对于AI的预处理、AI的推理以及AI等等的计算有显着效率的提升。其次,企业级SSD方有更高的存储密度、更大的单盘容量,可以降低数据中心成本,同时带来带来节能省电、高效运维,让数据中心运维成本降低。

    目前企业级存储包括eNAND的颗粒以及eSSD的解决方案,整个行业正在从TLC转换到QLC,长江存储与合作伙伴起一起推动把蛋糕做大。

    最后,长江存储也指出,前几年公司发展确实受到一些「限制」,但我们不屈不挠坚持创新,持续挖掘闪存的价值,期望我们所有的行业、产业链不要只在国内这个小圈子里过度内卷,呼吁大家共同探索蓝海市场,发掘新的机会,给我们客户创造更多的价值! 业界认为,由于存储产品是大宗标准品,大陆市场需求庞大但竞争十分激烈,像是长江存储这样规模越来越大的公司,未来想要持续扩大发展,追求成长,势必要考虑出海这条路线!
     
  • View More cfms.JPG
    半导体

    MemoryS 2025圆满落幕! 存储支撑AI算力落地,市场规模达1670亿美元历史新高

    在今年的MemoryS 2025上,CFM闪存市场总经理邰炜以《存储格局 价值重塑》为主题进行了演讲。存储正在成为支撑AI算力落地的关键底座,邰炜表示,2024年存储行业迅速走出阴霾,并据CFM闪存市场数据显示,创造了1670亿美元的历史新高,其中NAND Flash市场规模达696亿美元,DRAM市场规模达973亿美元。同时在容量上看到,2025年NAND Flash和DRAM bit容量需求较2024年分别增长12%和15%。

    从应用上来看,服务器市场已经成为存储需求发展的核心驱动力,2024年服务器NAND的容量暴增了108%,而服务器DRAM和HBM更是增长了24%和311%,手机和PC市场相比2024年也将有所增长。

    CFM闪存市场数据显示,2025年服务器整机台数将继续增长至1330万台,其中AI服务器占比将达到14%,进一步推高服务器的存储配置。

    相比较热火朝天的服务器市场,手机市场就显得略平淡。近几年随着消费者换机周期的一再延长,智能手机销量已经趋于平稳。而AI手机的出现将成为智能手机市场新的动力。作为主力的生产力工具,AI在PC上的落地将更显快速,邰炜表示,“今年我们预计AI PC相比去年将有质的飞跃”。

    汽车作为存储的下一个重要应用市场,在整车厂的推动下,智能驾驶的普及率有望得以飞速提升,存储系统已从辅助部件蜕变为智能汽车的核心战略资源,车用存储迎来新的发展阶段。

    在供应端,从各大存储原厂的财报都可看出,存储原厂基于稳住价格跌幅、保证利润的策略重心,减少旧产能,聚焦先进制程产品的生产以及技术的迁移。整个资本支出将更多投入到更先进封装或研发上,更侧重于HBM、1c、1γ和200层、300层这些先进产能。而整体wafer产出相比以往的增量将减少很多。

    在消费淡季的影响下,2025年一季度DRAM和NAND价格已经全面下跌。但是,现在也看到了AI催动了需求的增加,存储技术朝更先进制程上迁移以及原厂在产能资本支出上正在减少。需求回升、供应趋紧,存储行业整体大幅供过于求的现状正在发生改善,尤其在现货市场上已经有了止跌的明显信号,预计在Q2季度,尤其部分NAND产品价格将率先开始止稳,Q3将有机会迎来整体的回升。”

    在MemoryS 2025峰会现场,三星电子软件开发团队执行副总裁吴文旭以《人工智能浪潮:重塑存储与内存的新需求格局》为主题发表了重磅演讲。随着生成式AI向多模态融合加速演进,从文本生成到图像/视频合成的算力跃迁正重塑存储产业的技术标尺,对存储设备的性能速度、容量需求和能效优化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。

    吴文旭表示,其沉浸式静默冷却技术已突破DRAM热管理瓶颈,适配下一代闪存产品,同时探索量子计算与SPDM加密协议的融合,强化数据安全。公司在中国西安建立全自动生产基地,通过数字孪生优化半导体制造流程,并部署66KW双驱电源系统,支撑高密度AI负载。三星强调,将持续联合全球合作伙伴完善CXL生态,推动量子技术产业化落地,并深化与本地客户在定制化HBM、大容量SSD等领域的合作,为AI基础设施提供全栈存储解决方案。

    当下,全面人工智能时代正带动着信息技术产业再次变革,并对存力提出了更高要求。在MemoryS 2025峰会中,长江存储市场负责人范增绪发表了题为《晶栈Xtacking全面拥抱AI+时代存力需求》的主题演讲,针对AI+时代长江存储解决方案进行了介绍。

    长江存储晶栈Xtacking架构目前已升级至4.0,为NAND带来了更高的IO速度,更高的存储密度和更高的品质可靠性。基于此,长江存储推出了X4-9060(512Gb TLC)、X4-9070(1Tb TLC)和X4-6080(2Tb QLC)三款产品,其在嵌入式存储,消费级SSD,企业级SSD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,优化了手机、PC的开机速度、应用加载速度,提升多任务流畅度和续航表现,全面拥抱AI+时代应用需求。

    在企业级领域,范增绪提到:“QLC SSD相比传统机械硬盘拥有更高的性能和更低延迟,可显著提高AI训练推理效率。此外,其更大的单盘容量可节约机架空间,显著提升数据中心运营效率。”范增绪表示:“长江存储愿携手合作伙伴,共同推动企业级QLC发展。”

    近两年,随着云服务提供商的投资集中在AI服务器,对高容量、高密度和更节能的SSD产品需求激增。铠侠首席技术执行官柳茂知在《后AI时代下的SSD市场愿景与关键技术》主题演讲中介绍,“HDD无法满足AI时代存储需求,将为SSD带来新的发展愿景”。

    铠侠去年推出了CBA架构及BiCS8产品,并于两周前推出了BiCS10。铠侠将更灵活的CBA架构称为双管齐下的迁移策略。

    铠侠BiCS技术路线图将分为两个方向,其一是使用更高层数和高密度的先进存储单元,其二是采用折旧存储单元的部分,这两个方向均能实现更低的成本。其中,BiCS10属于第一个技术分支,通过更先进的存储阵列实现更高的密度和更高的性能,能够支持PCIe 6.0和PCIe 7.0;BiCS9属于第二个技术分支,其存储阵列采用折旧产线生产,搭配最新的CMOS制程,支持PCIe6。柳茂知介绍,“从平面结构到3D堆叠,通过优化耐久性,NAND flash DWPD(每日全盘写入次数)的降低实现了成本下降。”

    展望SSD接口演变,柳茂知表示,“PCIe Gen6样品将出现在2025年,部署将于2026年;PCIe Gen7样品将于2028年出现,部署将于2029年。但是大规模升级至PCIe 6接口将在两年后发生,因此客户有足够的时间导入PCIe Gen 5产品。铠侠BiCS8 PCIe Gen5 SSD在性能以及能耗上均实现显著提升。”
     
  • View More 大普微.JPG
    半导体

    大普微:DeepSeek带动AI推理大爆发,NAND产业迎来新一波黄金期

    连于慧 2025.3.14

    国内头部企业级SSD大普微董事长兼CEO杨亚飞在深圳举行的MemoryS峰会中表示,当今全球存储产业正进入黄金期,尤其是DeepSeek问世带动AI推理大爆发,传统机械硬盘无法负担频繁的随机查询,一定要用SSD,因此,AI时代的降临迎来了NAND Flash产业新一波黄金期,且未来可延续20年,没看有什么可以技术是可以替代闪存的。
     
    杨亚飞在MemoryS峰会媒体论坛中,分享近期DeepSeek带动的AI一体机需求大爆发的趋势。他指出,为了隐私考量,企业不可能把所有资料都放上云端,过去很多中小型行业、研究机构没有能力和资源建构自己的大语言模型,但DeepSeek的出现打破常规,这种专门针对DeepSeek模型设计优化的AI一体机成为当前最火红的产品,让很多中小型企业也可以建立自己的小语言模型,里面装上自己的私有数据和应用,资料不用上传到云端,保密度和安全性都极高,目前AI一体机的主流存储容量约4TB~8TB,价格约2万元。
     
    他进一步指出,未来SSD用量最大还是云,但DeepSeek的出现带给很多线下和边缘AI机会,这种AI一体机因为要能随机读写,不能使用传统的机械硬盘,一定要用SSD。 再者,如果要降选择成本的方案,那QLC绝对是最佳选择,其成本只有TLC晶片的三分之二,今年是QLC晶片进入企业级SSD的元年,北美已经有云端供应商开始采用QLC晶片的SSD。总体而言,DeepSeek一体机的应用对SSD会带来至少20%的成长。
     
    杨亚飞进一步分享,AI带动的很多应用才刚开始而已,像是当年3G刚刚问世时,大家还在争论要不要用3G,当时3G让手机连网会往黄赌毒方面联想,但现在回过头想,如果当时没有3G,也不会有现在的滴滴、美团、共享单车,所有的新技术要落地和百花齐放,都是要先把路修起来,车子才能跑上。
     
    我们现在还在AI早期,到2030年未来数据的增长不是线性的增长,可能是一个指数级的增长,AI工作流包括数据手机、数据预处理、模型训练、模型验证以及模型的推理,在整个全环节里我们可以看到只有数据的收集可以只用机械硬盘,其他环节都要用到SSD。因此,如何更好的优化SSD非常重要,QLC 晶片进入AI应用会是主流趋势。
     
    举例而言,拿24TB的机械硬盘和30TB的QLC SSD做一个对比,明显看到性能上的差距非常大的,特别是在模型的训练和模型的推理,因为需要用到随机读写,这个方面QLC  SSD有碾压式的优势。
     
    过去QLC SSD给大家使用寿命短的印象,擦写次数DWPD小于1,所以不敢用,但现在来主流QLC  SSD寿命在0.5DWPD,目前所有业务包括AI场景,90%的情况实际上我们用到的DWPD都是小于1的。此外,QLC  SSD在许多方面也有优势,它支持双端口,同时在随机读和随机写都达到了非常好的性能。 
     
    AI的应用对存储提出了更高密度、更优成本、更大容量和更高性能的要求,大普微在2023年的时候发布了32TB的QLC,2024年发布了64TB,2025年已经到了128TB,预计2026年即将发表256TB大容量的QLC SSD。

     
  • View More 長江存儲.JPEG
    半导体

    三星3D NAND堆叠至400层以上,传出将使用长江存储Xtacking技术专利

    传出三星电子在400层的第10代3D NAND(V10)将使用中国3D NAND厂商长江存储的Xtacking专利,尤其是「混合键合」封装技术中的W2W(Wafer-to-Wafer)。长江存储的Xtacking专利特性,是将记忆体晶片和逻辑晶片分别制造后,利用特殊的混合键合技术将两者黏合在一起。 对于双方针对该专利授权协议的消息,我们求证三星电子,公司表示「无法确认。」

    三星电子目前在记忆体领域的现状,不单是AI上使用的高频宽记忆体HBM落后SK海力士,在企业等级的SSD技术上,也处于追赶状态。因此,十分可以理解三星亟欲突破现状,朝着重拾记忆体龙头目标前进。

    三星目前的NAND技术为第九代的286层3D NAND(V9),先前就传出三星为了追赶竞争对手,将跳过300层的3D NAND技术,直接朝400层的3D NAND技术前进,推出时间点约莫在2026年。

    三星从V10开始就传出可能会采用键合技术。主要是因为目前的NAND是在晶圆上配置控制电路(Peripheral),再向上堆叠记忆体单元(cell),但随着cell堆叠层数增加后,会导底部的控制电路Peripheral承压过大而受损。因此,三星打算先堆叠cell,再接合peri,也就是把两个分开做,然后再用混合键合方式接合在一起。而这样的方式就是多年前长江存储推出的Xtacking技术,因此这次传出三星与长江存储就这方面的专利合作,业界其实不意外。

    SK海力士先前也传出要在2025年开发400层以上的3D NAND技术,并且协同设备商、材料商共同研发,业界认为,当3D NAND堆叠到400层以上,都必须采用混合键合技术中的晶圆对晶圆(W2W)技术,将两片晶圆直接黏合,如此才能让高层数稳定,且不会损失太多良率。 SK海力士先前量产238层3D NAND,日前更宣布量产321层,再次提升SSD储存密度,非常适合用在资料中心等。
     
  • View More nanya.PNG
    半导体

    南亚科绕过CoWoS进军类HBM,携手合作的补丁科技是何方神圣?

    连于慧 2024/12/18

    AI和非AI造成全球科技产业极度悬殊的贫富差距,也反映在记忆体产业上! 传统DRAM和NAND Flash乏人问津,高频宽记忆体HBM却是洛阳纸贵,原本在该领域脚步一直落后的台系记忆体厂,也决定高调出招! 南亚科董事会宣布参与DRAM IC设计公司补丁科技的现金增资,以总投资额不超过新台币6.6亿元,现增后取得补丁38%股权。据了解,双方要一起开发类HBM技术。

    补丁科技是何方神圣? 补丁科技原本就是南亚科的子公司,由丁达刚创立。最早期,丁达刚曾在英特尔、贝尔实验室工作,1990年代回台湾后,次微米计画发展DRAM技术时,由美国回来的卢超群、丁达刚、赵瑚、毛叙、陈冠中等人一同实现了自有DRAM技术的量产,之后更是创立了钰创科技,而基于微米计画发展的DRAM自有技术也在1994年成立世界先进,当时世界先进就是做DRAM自有技术,一直到2004年才转型为晶圆代工至今。丁达刚在钰创成立初期担任过IC设计副总,也在南亚科工作过,后来成立补丁科技至今,一直是从事DRAM IC设计领域。

    补丁科技研发的高频宽记忆体为HBLL-RAM,立体堆叠记忆体的技术做法和华邦的Cube、力积电/爱普的解决方案类似,都是不需要用到台积电的CoWoS封装技术。在应用市场面上,台积电、SK海力士、三星、美光的HBM+CoWoS封装是锁定云端资料中心伺服器,而南亚科/补丁、华邦、力积电/爱普的解决方案比较偏向锁定边缘Edge AI领域,诉求是运算高性能AI计算时,能耗非常低。

    据了解,南亚科以10nm DRAM制程和补丁科技一起针对客制化高频宽记忆体的合作,是要一起开发第二代的HBLL 2。业界人士分析,南亚科内部一直有开发设计这种客制化类HBM技术的团队,只是一直没有浮上台面,这次公开与补丁科技携手,可能是南亚科内部的类HBM技术开发团队进度还未成熟,同时补丁科技此时也有资金需求,因此双方决定一起开发类HBM技术,希望能加速AI应用技术的突破。

    记忆体厂布局AI领域是一道不能回避的必考题。但是,如果直接去挑战HBM技术,等同是和美光、SK海力士、三星这几家DRAM大厂竞争云端资料中心市场,其技术门槛之高,需要投入资金之庞大,对于台湾记忆体厂而言,完全不实际,更何况三星这样的强势竞争者都可以屡屡受挫。

    如何做出类似传统HBM,但可以不需要用到2.5D/3D封装技术,绕开台积电的CoWoS封装技术,是台湾记忆体厂商正在做的解决方案。更重要的是,台记忆体厂这样做法不需要最先进制程的技术,只需要用成熟的半导体技术就可以实现,差别在于容量密度和耗电,特别适合用在边缘AI领域。这种类HBM的做法,也比传统且真正的HBM记忆体便宜非常多,台厂也能利用高性价比的优势,来创造出一些客制化和特殊需求的市场,来开创蓝海。
     
  • View More 長鑫.JPG
    半导体

    中国DRAM厂长鑫存储传上万片报废晶圆,前台积电上海厂长遭撤换

    中国记忆体厂长鑫存储近日来传出合肥晶圆厂因为人为疏失,导致出现上数万片晶圆报废事件,甚至该工厂的厂长遭到撤换。据悉,该名长鑫合肥厂的高管是之前台积电上海松江厂的厂长,当年甚至从台积电位于上海松江8寸和南京12寸晶圆厂带兵百人投靠长鑫存储。业内认为,原本整个PC、手机、消费性产品市场的终端需求原本就极为疲弱,如果该事件导致有不良品低价卖到市场,恐进一步压抑DRAM价格。

    在生成式AI需求爆炸性带动下,全球记忆体的光芒都集中在高频宽记忆体HBM身上,更成为SK海力士、美光、三星竞技战场,反而是传统DRAM和快闪记忆体NAND Flash,因为PC、手机、消费性电子、车用等需求疲软,一直乏人问津,今年以来的价格走势更是疲软。原本市场期待HBM在量产和拉升良率的过程中,因为大量消耗wafer,大幅排挤DDR5的产能,带动价格攀升,但实则效果有限,再加上DDR4和DDR3库存问题,实在很难看到DRAM市场何时才能走出谷底。

    中国记忆体厂的大举扩增产能动作,一直被视为是未来DRAM和NAND Flash市场供需的一大变数。没想到,近日却传出长鑫存储的合肥厂出现晶圆报废事件。原本业界认为,随着美国出口管制一年年趋严,中国半导体持续加速设备和材料进入快速国产化阶段,在过程中出现良率损失或影响晶圆厂运行效率的状况,其实是不令人意外。因此,原本各界认为这次长鑫合肥厂的失误,可能与导入国产化的材料或设备有关。不过,根据供应链人士指出,这事件应该是人为失误,因此出现有高管被撤换。

    据了解,长鑫存储的DRAM月产能约20万片,将逐步朝月产能30万片迈进,主要产品除了原有的DDR4和LPDDR4,也开始跨入DDR5、LPDDR5X,并且计划跨入HBM记忆体,传出已购入半导体设备将发展堆叠8层的HBM2。由于长鑫存储主要产品在利基型DRAM晶片上,随着产能不断扩大,首当其冲影响的会是台厂南亚科和华邦电。在需求疲弱、供给增加的双重压力下,DRAM价格也确实一直被压抑。

    长鑫存储成立于2016年,与长江存储同年成立,当年度美光并购台系DRAM合资厂华亚科(南亚科和德商英飞凌合资),全球DRAM产业陷入一阵大整顿,于是出现华亚科的300~400名工程师被长鑫和长江存储挖角到中国工作,当时因为长鑫的合肥晶圆厂建设速度比较快,华亚科的工程师主要都被长鑫存储挖走,当时传出薪水是台湾薪资的三倍起跳。

    几年后,长鑫存储的台湾籍员工已经离职一大部分,大多数都让本地员工取代。据悉,长鑫在台籍员工多数离职后,从台积电上海松江厂和南京厂挖角上百名工程师。这次报废事件遭到撤换的合肥厂长,当年就是从台积电上海松江厂跳槽去长鑫工作。

    长鑫存储目前产能超过20万片,除了合肥厂,也有北京厂,今年以来更增加上海厂,据了解上海厂会从前段做到后段一条龙统包。同时,长鑫存储也将跨入AI领域的主战场HBM记忆体,从HBM2切入。

    半导体业界对于中国切入自主HBM开发并不意外。因为,一直传言美国出口管制禁令的重点,会是在中国的HBM。这次台积电的7奈米制程先被美国商务部口头要求部分审查,应该是因为华为白手套事件的突发状况因此『插队』。不然,下一轮科技战的主战场会是在HBM。

    业内人士透露,对于美国出口管制锁定HBM一事,最紧张的是三星,因为SK海力士的HBM主要都供应给Nvidia,美光也成功获得Nvidia认证,一直到明后年出货配合的数量都会放大。

    相较起来,三星对于中国市场的依赖度最高,仍有一定比重的HBM是供应给中国数据中心的客户,如果接下来HBM输中被列入出口管制,对三星冲击最大。因此传出三星一直在游说美方放宽HBM出口管制的范围,例如只管制HBM3以上,但就规格的HBM2以下希望能放行。

     
  • View More xmc.JPG
    半导体

    中国NAND Flash大厂长江存储旗下武汉新芯IPO启动

    中国资本市场上半年状况不佳,为了避免市场信心崩盘,上海、深圳、北京三大交易所几乎是取消了所有IPO申请,直到进入下半年,各大交易所才再次重新受理企业IPO。



    2024年下半,上交所受理的第一个IPO项目,是一家意义上具有重量等级的公司—武汉新芯,其背后代表的是中国NAND Flash大厂长江存储,同时武汉新芯也正在开发人工智能AI相关的记忆体HBM技术。
     



    武汉新芯究竟是何方神圣? 它是一家三维整合、特色存储的晶圆代工厂,也有与台系记忆体厂NOR Flash旺宏、华邦相同的SPI NOR Flash产品线,而武汉新芯背后更重要的身份和意义,是中国NAND Flash大厂长江存储持股68%的子公司。
     



    武汉新芯这次的IPO预计募资48亿人民币,这金额不算太高。不过,业界仍将武汉新芯的IPO计划,视为未来长江存储的「血库」之一,因为长江存储本身要上市有一定难度,但身上又背负NAND Flash芯片国产化的目标,需要扩大NAND Flash产能。
     



    武汉新芯前身成立于2006年,最早是中芯国际与武汉政府合作成立,由武汉政府出资成立12吋半导体生产线,制程为65nm~40nm,委由中芯国际代管,于2008年9月正式投产,主要是生产中芯为美国NOR Flash大厂飞索Spansion代工的订单,以65nm制程技术生产。
     





    2008年金融海啸期间,由于飞索Spansion订单剧减,武汉新芯陷入严重亏损,导致武汉政府想要出售股权。
     



    当时,美光积极接洽欲入股武汉新芯,甚至传出台积电也参与武汉新芯股权的洽谈。只是到了最后,中方希望该半导体厂的主导权能维持在中方手上,发一场业界称为「武汉保卫战」之役,最后成功由中芯国际注资,并持续保有武汉新芯主导权。
     



    中芯国际与武汉新芯的合作到2013年正式结束,由武汉政府接手。期间,新芯也曾和飞索合作3D NAND技术研发,以及与豪威OmniVision(被韦尔半导体收购)合作开发3D IC技术,奠定日后朝3D堆叠发展的根基。
     



    长江存储是一家成立于2016年的NAND Flash半导体公司,虽然成立的时间晚于武汉新芯,但长江存储成立后,武汉新芯遂变成其旗下转投资公司,目前长存对武芯持股约68%。
     



    2019年长江存储发表独家的Xtacking技术,将逻辑与记忆体晶片片做堆叠,以规避既有国际记忆体大厂的专利,该Xtacking技术就是源自于武汉新芯的3D IC技术根基来开发。
     



    除此之外,武汉新芯有两个值得关注的背景。第一,其目前的法定代表人是杨士宁。他过去曾任新加坡特许半导体的CEO、中芯国际COO,同时也曾任长江存储CEO,之后因为其美籍身份,长江存储被美国商务部关注后,杨逐渐从长江存储退下,转去掌舵武汉新芯。
     



    第二,武汉新芯传出建设12吋的HBM记忆体厂,开始购入HBM技术相关设备,初期月产能为3000片。
     



    众所周知,HBM为技术门槛十分高,目前技术以SK海力士为首,三星和美光极力追赶,HBM记忆体更是AI的敲门砖,武汉新芯作为长江存储旗下的子公司,也极力参与HBM技术开发、设备采购,以及生产线打造,自然引人注目。






     




    根据武汉新芯IPO招股书,是一家具特色工艺晶圆代工企业,聚焦于特色存储、数模混合和三维整合等业务领域,可提供基于多种技术节点、不同工艺平台的各类半导体产品晶圆代工。
     



    2023年营收比重中,晶圆代工占67%、自有品牌占16%。以技术平台划分,特色存储占67.7%、数模混合占20.26%、三维整合占4.54%。招股书中指出,公司多项技术及产品已广泛应用于汽车电子、工业控制、消费性电子、电脑等下游领域。
  • View More SMI.JPG
    半导体

    慧荣苟嘉章:AI带动服务器强大需求,NAND Flash价格下半年续涨

    要说AI拯救全世界是一点也不为过! 2022年底OpenAI刮起的炫风,到2024年都还是热腾腾的巨大商机。 NAND Flash控制晶片大厂慧荣SMI总经理苟嘉章指出,Nvidia囊括AI领域90%市占,其霸主地位在未来3~5年内都很难被撼动,且未来AI算力从云端会逐渐下放 到边缘端,对存储产业而言会是史上难得一见机会!
     
    即将登场的COMPUTEX 2024也是宛如全球科技界的AI盛会,不但服务器和资料中心继续火热,更有AI PC、生成式AI手机题材要开始发酵,AI几乎拯救了全世界的科技产业!
     
    苟嘉章也认为,受惠资料中心对于NAND Flash的需求旺,虽然现货通路端买气不佳,但资料中心的需求非常强劲,需要的存储容量从原本4~8TB增加到32TB,估计NAND价格涨 到2024年下半年没问题,一直到2025年上半年目前都没看到败象。

    从供给端来看,苟嘉章也分析,NAND Flash原厂2024年才刚刚转亏为盈,开始赚钱而已,恢复正常生产会循序渐进,且不会躁进马上扩建新晶圆厂,大家有志一同以 利润为优先,先把亏的钱赚回来再说。
     
    SK海力士第一季毛利率39%,美光20%,据了解,至少要等这些NAND Flash原厂的毛利率连续数季站稳40%以上,才会考虑增加新产能,至少今年都会是NAND Flash存储产业的甜蜜年。

    存储产业在供给端的另一个观察是各大厂的军备竞赛都集中在DRAM HBM记忆体。 最近才传出三星的HBM3过热,没通过Nvidia测试,三星要取代SK海力士成为HBM龙头的梦想,只能再等等,日前三星才宣布半导体负责人换帅,就是因为AI进度落后之故。
     
    业界透露,其实SK海力士现在的HBM技术团队,其实当初是从三星过去的,三星现在应该是悔不当初。 事实上,三星这几年在Foundrr和Memory两大关键版图上都狂掉队很明显,这与接班人李在镕2017年入狱有很大关系。 这么大的财阀企业群龙无首,估计各个事业部的负责人也不敢拍板做大决定,等到2021年李在镕特赦出来,世界早已经出现翻天覆地的变化,现在三星要奋力追赶,自然需花上更 多的功夫。
     
    苟嘉章的观点是,三星在存储领域长期奠定很深远的实力,未来在HBM发展上仍是很有机会,且现在最著急的人应该是Nvidia,因为如果HBM主要供应都掌握在一家手里, Nvidia的AI产品在产能和价格上会一直无法取得更高主导权,因此Nvidia一定会协助三星HBM技术尽快有突破。
     
    另外,他也表示QLC NAND也很适合用在资料中心,慧荣会和NAND Flash大厂、模组厂、服务器厂商一起推动AI发展。 另外,生成式AI手机会是一大机,平价手机也需要AI功能,未来各项应用对于存储需要的容量会呈现爆炸性成长。
  • View More 圖庫.JPG
    半导体

    50%关税加上去,恐让中国成熟制程产能过剩更严重,「国产化」速度势必提前

     
    中美贸易战随着美国宣布对电动车、半导体、锂电池课征高关税而再度紧张。尤其,美国针对中国半导体的关税提高到50%,将导致现在中国已经供过于求的成熟制程产能,未来过剩的情况更严重,因为采用中国成熟制程所生产的半导体产品,势必因为高关税而减少外销。
     



    因此,预计中国官方将祭出更多的政策与方案,来加大力度来推动国产化,可能是更多的补贴政策刺激国产化的速度前进。 否则,这几年中国疯狂新建的成熟制程晶圆代工厂,产能过剩的情况将难以想像。
     



    美国这次的大举提高关税,最大一刀是砍向电动车,关税直接拉到100%,呼应特斯拉马斯克所言「如果没有贸易壁垒,世界上多数汽车企业都会被中企击垮。」但 目前比亚迪并未进军美国,中国电动车在美国占比不高,提高电动车关税是在防范未来,要观察的是欧盟会不会跟进针对中国电动车课高关税,因为中国电动车在欧洲 占比很高。
     



    美国关税的第二大刀是对中国半导体出手,关税从25%提高到50%,主要目的是降低美国对中国成熟制程产能的依赖。
     



    美国手上有两张牌「关税」与「出口管制」,在先进制程上,美国拿出的是出口管制禁令,而在成熟制程上,则是拿出筹谋已经的关税政策。
     



    过去几年美国已循序渐进透过限制设备与材料的进口,封锁中国在14~16nm以下的先进制程的逻辑晶片制造。
     



    后遗症是,中国开始往成熟制程领域来扩充产能,过去几年加速购买机台设备,甚至是二手机台设备也抢购,中国半导体厂就是怕美国的禁令一步步逼近下,连成熟制程都被封锁 。
     

    长期下来,演变成中国的成熟制程产能过剩,便宜的IC、廉价的产品逐渐外销到全世界且极具竞争力,席卷全球,美国也因此有了警戒。
     



    不过,对中国成熟制程发出限制令不是美国想做的,祭出高关税的手段压制,才是美国一直以来的计划。
     



    除了要阻挡中国低价产品输出海外,晶片透过外销产品渗透到所有电子产品之外,美国打得另一个算盘是,降低对中国制造的传统晶片的依赖度,于是宣布将半导体关税提高到50% 。 未来将会产生四个影响:
     



    第一,过去几年来,欧美客户原本委由中国半导体代工,在地缘政治的气氛下,都逐渐将订单转出,首选当然是转给台湾半导体厂代工,包括台积电、联电、力积电 、世界先进。 像是,面板驱动IC原本是台湾的强项,后来中国不断逼近追赶,一方面也是狭持其在面板上的优势之故。
     



    未来中国的晶圆代工厂会承接中国客户订单为主,形成一个世界,两个系统。 至于NAND Flash和DRAM记忆体产品,目前中国分别有长江存储和合肥长鑫为供应商,未来也将以供给本土需求为主。
     



    第二,中国会加速推展「国产化」,祭出更多政策来鼓励国产化进程。
     



    美国对中国半导体课征50%关税,就是冲着中国成熟制程产能而来,如果中国不加速去推国产化,使用国产IC,未来成熟制程供过于求的严重程度,会难以想像。 总之,未来中国应该会加速「国产化」,以去除严重过剩的成熟制程产能。
     



    第三,如果有想要外销给美国市场的中国客户,搞不好会选择到非中国本土系统的晶圆代工厂投片,或是使用非中国制造的IC,不然半导体产品会被课征50 %关税,估计消费型产品的机率最大。

    第四,该趋势发展下去,全世界电子相关产品会持续面临成本上涨的挑战。 原本全球化运作的世界,现在分裂成两个系统运作,自然会带来成本上升。

    相关新闻:

    中芯国际咬牙扩增28nm产能,杀价战与庞大折旧金额夹击

    群联:不跟进中国模组厂低价抛售NAND Flash,下半年AI PC生意乐观

    高通订单加速转出中芯国际,世界先进扩产接住电源管理晶片
  • View More 群聯.PNG
    半导体

    群联:不跟进中国模组厂低价抛售NAND Flash,下半年AI PC生意乐观

    群联5月10日举行法说,执行长潘健成指出,第二季是电子产业传统淡季,很多手机厂和PC厂都已经吃了很多库存,暂时不饿,但遇上市场处于传统淡季需求很 弱,中国记忆体模组厂受不了开始低价抛售手上的NAND Flash,但群联不打算跟进。
     



    他指出公司在汽车、企业级SSD、PC OEM等更有附加价值的领域都有斩获,不会跟进中国记忆体模组厂低价抛售NAND Flash库存换现金,到了2026年,耕耘许久的高 毛利企业级产品线,会是群联电子最大的营收来源!
     



    截至第一季底,群联合并存货金额为新台币301.58亿元,较2023年底244亿元攀升。 今年记忆体产业走出谷底,加上有AI手机、AI PC题材,群联手握充足库存,迎接记忆体产业黄金时刻。 潘健成指出,现在库存很够用,但如果上游原厂需要帮忙,会考虑买一点。
     



    群联指出,NAND原厂渡过亏损的2023年,2024年第一季开始已转亏为盈,此时的NAND Flash价格走势稳定有助于产业供需更为健康,如果价格在短期内急增, 等同让终端需求再度缩手,或是缩减NAND搭载的容量。 他更直言,NAND价格若在急涨,会出现泡沫化 (Bubble)。
     



    在汽车领域,群联的NAND Flash控制晶片渗透率不错,但模组系统进入该市场需要时间,此次法说会释出的好消息是模组系统已经拿下多个design-win案子,会 持续在2025和2026年发酵。
     



    在手机方面,群联和高通、联发科都有合作案子在走,很多都是针对中国本土智能手机的开案上。 系统厂方面,第三季开始是传统旺季,今年又有AI PC的全新换机题材,都陆续会有备货需求。
     



    在企业SSD方面,2023年第一季企业SSD模组占营收3%,到了2024年第一季占比提升至5%,公司预计企业SSD未来占比会快速攀升。
     



    群联也指出,2024 年第一季的营收创历史同期次高,主要是长期耕耘的Embedded ODM、伺服器应用等Design-in市场 有显著斩获。 再者,若不考虑库存备抵回转以及库藏股转让员工费用等影响,1Q24 与4Q23的原始毛利率其实是相近的,这也反应群联在Design-in的布局上,有助公司整体的长期 获利稳定度。
     



    针对营运,潘健成进一步说明,NAND 原厂在短期内推升市场价格,的确对消费型的NAND 储存需求有影响,然群联广泛布局NAND 储存应用包含工控系统、电竞主机、车载应用、企业级 SSD,以及近期扩大推广的独家专利AI 方案“aiDAPTIV+”等各种Design-in持续如火如荼进行中,这些策略都有效提升群联在各种“非消费型”应用的市占率及贡献度提升,近一步 贡献获利。
     



    群联2024年第一季合并营收新台币 165.26 亿元,较前季增加4.9%,较去年同期增加64%,毛利率33.9%,净利24.2亿元,每股盈余12.02元。

    相关新闻:

    三星DDR3将提前退役,HBM耗损Wafer面积是DDR5三倍,DRAM产业正处关键转折点

    卢超群:HBM良率转顺至少还要2~3年,对DRAM排挤效应刚开始而已
  • View More 長江存儲.JPG
    半导体

    長江存儲董事長陳南翔:依法合規買的設備若無法發揮效益,“回購”是公平“選項”

    長江儲存董事長陳南翔指出,過去50年半導體產業蓬勃發展,全球化的合作功不可沒,展望2030年全球半導體產業規模將達一兆美元,但現在面臨地緣政治和國家安全帶來的強大不 確定性,未來是否還能達到此目標預期,是有問號的。
     

    再者,他也在演講結尾呼籲:請建設誠信和公平原則,假設長江存儲依法合規買的設備拿不到或是無法使用,可以設一個時間內,把設備在新的條件下回購, 這樣才公平。



    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說:“全球化已死”,有人說這是“再全球化”。 陳南翔表示,他個人同意張忠謀的說法,全球化確實死了。
     

    不過,陳南翔也針對「再全球化」的觀點,做了一些思考與分享,他用三個緯度來判斷「再全球化」:當企業在進行中長期發展規劃時,是否具備足夠的系統性、 一致性,以及持續性,這是衡量「在全球化」是否能達成的重要指標。



    他分享,過去,促進產業繁榮的全球化離不開和諧五要素:市場與競爭、創新與技術標準、供應鏈、人才流動、資源分配。
     

    這當中,要特別說明一個點是,過去半導體的全球化主要驅動力是市場化和商業化思維,創造出全球化+在地化優勢,帶來商業最大化。 但在地緣政治思考、國家安全思考下,去風險化、抑制他人發展等,都把過去和諧的要素都打破。



    陳南翔指出,全球化市場對促進產業發展很重要,全球化的創新和標準像是60年代IBM發明DRAM,發揚光大是在韓國,這些發明和創新不屬於任何一個企業或國家,而是任何一個企業或 國家對全球產業鏈價值的貢獻。
     

    手機是全球全球化、標準化最極致的展現。 他分享,15年前出差去日本要配另一支專門手機,去其他國家充電器也要另外帶,現在手機已經是全球標準了,給全球消費者最大的效率和便利性。



    全球化供應鏈直接參與者有25個國家,間接參與23個國家,相當接近50個國家參與全球化體系,形成「我當中有你,你中有我」。
     

    針對全球人才流動中,許多國家推出許多限制措施,防止自己產業人才流失。 另外,在全球化的資源配置方面,中國在高品質發展下,大量外企在中國設廠,以及中國企業到海外作收購佈局,也是全球化資源配置。



    只是,這幾年全球化資源配置也被打亂。 疫情後,美國資源配置增加了新加波、馬來西亞、印度、越南等,這些國家都不是傳統的半導體產業重鎮,這當中反應了對當今半導體產業的國家安全思考的結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