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AG :长江存储

  • View More 圖庫.JPG
    半导体

    50%关税加上去,恐让中国成熟制程产能过剩更严重,「国产化」速度势必提前

     
    中美贸易战随着美国宣布对电动车、半导体、锂电池课征高关税而再度紧张。尤其,美国针对中国半导体的关税提高到50%,将导致现在中国已经供过于求的成熟制程产能,未来过剩的情况更严重,因为采用中国成熟制程所生产的半导体产品,势必因为高关税而减少外销。
     



    因此,预计中国官方将祭出更多的政策与方案,来加大力度来推动国产化,可能是更多的补贴政策刺激国产化的速度前进。 否则,这几年中国疯狂新建的成熟制程晶圆代工厂,产能过剩的情况将难以想像。
     



    美国这次的大举提高关税,最大一刀是砍向电动车,关税直接拉到100%,呼应特斯拉马斯克所言「如果没有贸易壁垒,世界上多数汽车企业都会被中企击垮。」但 目前比亚迪并未进军美国,中国电动车在美国占比不高,提高电动车关税是在防范未来,要观察的是欧盟会不会跟进针对中国电动车课高关税,因为中国电动车在欧洲 占比很高。
     



    美国关税的第二大刀是对中国半导体出手,关税从25%提高到50%,主要目的是降低美国对中国成熟制程产能的依赖。
     



    美国手上有两张牌「关税」与「出口管制」,在先进制程上,美国拿出的是出口管制禁令,而在成熟制程上,则是拿出筹谋已经的关税政策。
     



    过去几年美国已循序渐进透过限制设备与材料的进口,封锁中国在14~16nm以下的先进制程的逻辑晶片制造。
     



    后遗症是,中国开始往成熟制程领域来扩充产能,过去几年加速购买机台设备,甚至是二手机台设备也抢购,中国半导体厂就是怕美国的禁令一步步逼近下,连成熟制程都被封锁 。
     

    长期下来,演变成中国的成熟制程产能过剩,便宜的IC、廉价的产品逐渐外销到全世界且极具竞争力,席卷全球,美国也因此有了警戒。
     



    不过,对中国成熟制程发出限制令不是美国想做的,祭出高关税的手段压制,才是美国一直以来的计划。
     



    除了要阻挡中国低价产品输出海外,晶片透过外销产品渗透到所有电子产品之外,美国打得另一个算盘是,降低对中国制造的传统晶片的依赖度,于是宣布将半导体关税提高到50% 。 未来将会产生四个影响:
     



    第一,过去几年来,欧美客户原本委由中国半导体代工,在地缘政治的气氛下,都逐渐将订单转出,首选当然是转给台湾半导体厂代工,包括台积电、联电、力积电 、世界先进。 像是,面板驱动IC原本是台湾的强项,后来中国不断逼近追赶,一方面也是狭持其在面板上的优势之故。
     



    未来中国的晶圆代工厂会承接中国客户订单为主,形成一个世界,两个系统。 至于NAND Flash和DRAM记忆体产品,目前中国分别有长江存储和合肥长鑫为供应商,未来也将以供给本土需求为主。
     



    第二,中国会加速推展「国产化」,祭出更多政策来鼓励国产化进程。
     



    美国对中国半导体课征50%关税,就是冲着中国成熟制程产能而来,如果中国不加速去推国产化,使用国产IC,未来成熟制程供过于求的严重程度,会难以想像。 总之,未来中国应该会加速「国产化」,以去除严重过剩的成熟制程产能。
     



    第三,如果有想要外销给美国市场的中国客户,搞不好会选择到非中国本土系统的晶圆代工厂投片,或是使用非中国制造的IC,不然半导体产品会被课征50 %关税,估计消费型产品的机率最大。

    第四,该趋势发展下去,全世界电子相关产品会持续面临成本上涨的挑战。 原本全球化运作的世界,现在分裂成两个系统运作,自然会带来成本上升。

    相关新闻:

    中芯国际咬牙扩增28nm产能,杀价战与庞大折旧金额夹击

    群联:不跟进中国模组厂低价抛售NAND Flash,下半年AI PC生意乐观

    高通订单加速转出中芯国际,世界先进扩产接住电源管理晶片
  • View More 長江存儲.JPG
    半导体

    長江存儲董事長陳南翔:依法合規買的設備若無法發揮效益,“回購”是公平“選項”

    長江儲存董事長陳南翔指出,過去50年半導體產業蓬勃發展,全球化的合作功不可沒,展望2030年全球半導體產業規模將達一兆美元,但現在面臨地緣政治和國家安全帶來的強大不 確定性,未來是否還能達到此目標預期,是有問號的。
     

    再者,他也在演講結尾呼籲:請建設誠信和公平原則,假設長江存儲依法合規買的設備拿不到或是無法使用,可以設一個時間內,把設備在新的條件下回購, 這樣才公平。



    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說:“全球化已死”,有人說這是“再全球化”。 陳南翔表示,他個人同意張忠謀的說法,全球化確實死了。
     

    不過,陳南翔也針對「再全球化」的觀點,做了一些思考與分享,他用三個緯度來判斷「再全球化」:當企業在進行中長期發展規劃時,是否具備足夠的系統性、 一致性,以及持續性,這是衡量「在全球化」是否能達成的重要指標。



    他分享,過去,促進產業繁榮的全球化離不開和諧五要素:市場與競爭、創新與技術標準、供應鏈、人才流動、資源分配。
     

    這當中,要特別說明一個點是,過去半導體的全球化主要驅動力是市場化和商業化思維,創造出全球化+在地化優勢,帶來商業最大化。 但在地緣政治思考、國家安全思考下,去風險化、抑制他人發展等,都把過去和諧的要素都打破。



    陳南翔指出,全球化市場對促進產業發展很重要,全球化的創新和標準像是60年代IBM發明DRAM,發揚光大是在韓國,這些發明和創新不屬於任何一個企業或國家,而是任何一個企業或 國家對全球產業鏈價值的貢獻。
     

    手機是全球全球化、標準化最極致的展現。 他分享,15年前出差去日本要配另一支專門手機,去其他國家充電器也要另外帶,現在手機已經是全球標準了,給全球消費者最大的效率和便利性。



    全球化供應鏈直接參與者有25個國家,間接參與23個國家,相當接近50個國家參與全球化體系,形成「我當中有你,你中有我」。
     

    針對全球人才流動中,許多國家推出許多限制措施,防止自己產業人才流失。 另外,在全球化的資源配置方面,中國在高品質發展下,大量外企在中國設廠,以及中國企業到海外作收購佈局,也是全球化資源配置。



    只是,這幾年全球化資源配置也被打亂。 疫情後,美國資源配置增加了新加波、馬來西亞、印度、越南等,這些國家都不是傳統的半導體產業重鎮,這當中反應了對當今半導體產業的國家安全思考的結果。